近日,威马汽车“锁电”事件持续发酵。有多名威马车主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反映,去年底威马推出名为“迎新年用户特优”的活动,宣称可以免费为部分车主检测车辆,并赠送200元红包。然而,令参与者意想不到的是,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“锁电”。
有威马ex5车主向记者透露,参与进行ota(远程升级)后可用电量显著减少,放空电压从333v升至340v;满电电压从408v降至397v,粗略计算,实际续航减少近20%。该受访车主还表示,本来标称续航403公里的车型冬季衰减只能跑200多公里,被“锁电”后最差的一次行驶了100多公里。
1月20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就此向威马方面求证,得到的答复是:“建议前往就近售后网点进行车辆检测,进一步确定电池健康状态、温度、路况和驾驶习惯对于续航的影响。”
免费升级后续航缩水
威马“诱导”用户遭质疑
所谓“锁电”,是车企通过改写电池管理系统(bms),重新定压动力电池的电压范围,以便限制电池的充电上限和放电总电量。
实验数据表明,当电池以大于80% soc运行时,电池内部容易形成结晶,性能加剧衰减;当剩余电量低于20%,电池内阻恶化也较为严重。结合以上两点,业内普遍认为,锂电池在20%至80%之间充放电最为理想。这与威马ota操作一致,即掐头去尾,选取中间的安全电压。
经过上述一番操作,很多威马车主发现自己的车辆充不满电了,进而整体的续航里程变短了。在此背景下,车主不约而同地将威马“诱导”用户进行“锁电”与此前多起电池安全事件联系起来。
2021年12月20日,郑州一辆威马ex5充电起火自燃;紧接着12月22日、23日,海南两辆威马ex5起火。4天之内连烧3辆,这或许使得早已被外界闲话“掉队”,同时又处于新车型w6冲量、公司濒临上市节点的威马压力空前巨大。
“新能源汽车通过对bms进行调整,降低动力电池单体的电压和充、放电时的速度,确实可以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概率。”有锂电池专业人士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动力电池寿命不可逆转,“锁电”是当前确保车辆安全的有效手段。不过,“车企涉及用户利益的ota,即便本身是出于安全考量,也应正面与用户沟通,不应有意隐瞒”。
在资深民事律师马向看来,消费者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享有知情权,在不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进行“锁电”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此外,“锁电”后的车辆充电充不满、续航里程缩短,降低了用户体验,消费者有权要求侵权损害赔偿。
车企擅自“锁电”求自保
ota执行流程监管亟待规范
事实上,新能源车企为求电池安全,擅自“锁电”的行为,已有先例。
早在2019年,特斯拉就对于旗下部分车龄较长的车型进行过“保护性升级”——减少可用电量、降低充电速度和增加仪表盘显示的剩余电量。也正因为这次ota,特斯拉在挪威被罚,赔偿30位车主每人136000克朗(约合9.48万元)。
2021年8月份,有广汽丰田ia5的车主反映,广汽丰田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,通过ota人为地降低动力电池的可用容量,导致续航里程缩短;同在去年,上汽荣威erx5和北汽新能源ex360和eu5等车型也被曝出“锁电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锁电”发生之前,这些车主均遭遇了线下或线上升级。
上述车企在执行“锁电”之前,都未征得相关车主的同意,强制或者私自通过升级对bms进行修改,而这一操作也成为众多车主愤怒的主因。
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理事张秀阳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很多新能源车企为了保证电池安全,早在车辆出厂前就会进行“锁电”。比如在设计电池系统时,为了避免过充过放,车企一般会考虑电池soc过高或过低的情况,给动力电池设定一个dod(放电深度)。
“在产品售后再‘锁电’限压,不仅会降低消费者产品体验,折损品牌信任度,同时无法改善电池包本身的安全性能。如果电池单体本身或者bms以及整车动力匹配真有问题,应做进一步的调整、优化和改进,提高整体电池系统的稳定性。”张秀阳认为,新能源车企应慎用“锁电”措施,更要让消费者知情,接受和理解这一动作背后的原因。
早在2020年11月份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车企进行汽车ota备案做了规范,要求生产企业对已售车辆进行ota时,无论是否涉及消除产品缺陷,都要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。2021年6月份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发布了《关于汽车远程升级(ota)技术召回备案的补充通知》,对车企进行汽车ota备案做了进一步规范,在一定程度上对ota服务流程做了进一步管理和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