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资的入场究竟会带来何种改变?“跨界”的白酒品牌是继续深耕还是剥离?
“折腾”了三个多月,有关海南椰岛的掌舵权,终于尘埃落定了。
3月13日,海南椰岛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南椰岛”)董事会发布公告称,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海口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口国资”)。原本的控股股东北京东方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方君盛”)仍持有海南椰岛股份18,504,490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4.13%。
尽管此前,东方君盛持有的6000万股的股权被多家企业和牛散拍得,较为分散,存在若东方君盛能“吃下”其他竞拍者的股权,则将反超国资持股比例的可能。但据内部人士透露,国资入主已成定局。
值得关注的是,自2016年东方君盛通过资本介入椰岛集团以来,到今年正好是第七个年头。如今,海南椰岛重回国资的怀抱,业界普遍认为是利好的消息,将有望打破企业频繁变动的掣肘,并助力其走上更加稳定的发展之路。
“通常来讲,国资进入酒业一般有三条发展路径:第一,全面接管企业并派驻管理团队;第二,进行资产置换并重组,将企业打造成一个平台;第三,利用控股优势进行股权转让。”吴贤国分析指出,从海南椰岛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,大概率会走第一条路径,由海口国资出面,重新搭建经营团队,复兴海南椰岛。
事实上,现在提起海南椰岛,不少海南人都会说,这家企业喔哚啦。在海南方言中,喔哚啦是难做的意思。
为什么会如此?
这从近几年的业绩来看,似乎并不难理解。
据年报披露,2016-2021年,海南椰岛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.46亿元、11.43亿元、7.06亿元、6.25亿元、8.08亿元和8.33亿元;净利润分别为-3525.01万元、-1.06亿元、4051.33万元、-2.68亿元、2430.88万元和-6014.09万元。
另据1月29日,海南椰岛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,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,预计海南椰岛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,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亿元到1.2亿元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1.4亿元到1.6亿元。
盘点下来,过往7年,海南椰岛的利润有5年都出现了亏损,甚至一度面临退市风险,再加上主业不振,出售资产、转战白酒也未见起色,而股权拍卖又曾因无人叫价流拍过······种种不利因素都导致了海南椰岛陷入“喔哚啦”的被动局面。
但不容忽视的是,这家迈入70周年的企业,曾经也风光过。
公开资料显示,海南椰岛涉足保健酒、白酒、食品饮料、房地产开发和贸易、投资等多个领域,其前身为国营海口市饮料厂,始建于1953年。1993年,其成功进行股份制改制,并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,股票代码:600238。
让人惊喜的是,上市一年后,海南椰岛就在a股崭露头角,实现业绩翻倍。此后的十年,依托资本市场的优势,海南椰岛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周期,不仅营收节节攀升,在2010年达到高峰,交出16.05亿元的成绩单,还获奖无数,其中,椰岛鹿龟酒荣获“全国优质产品”称号,海南椰岛公司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状”“最具影响力的海南知名工业企业”称号等。
遗憾的是,随着中国酒业黄金十年的结束,海南椰岛的发展也开始走“下坡路”:2014年,其业绩大幅腰斩至4.9亿元;到了2015年,又因违规添加西地那非,营收骤缩至2.57亿元;直到2016年,东方资本入主椰岛集团,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,业绩才出现扭转,但依然难掩亏损的事实。
“其实,东方君盛一开始介入,还是为海南椰岛带来过改变的,但积重难返。特别是目前的保健酒行业,整体去看,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端的发展阶段。”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表示,长期缺乏龙头上市公司或者航母型的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向上发展,加上不是刚需的细分赛道,对消费者来说,缺乏必须开瓶的理由。
“年轻人可能不需要,中产阶层又不看重,中老年群体或许有更好的选择,加上这几年疫情突发,对酒类整体的销售和消费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。”朱丹蓬进一步分析指出,目前海南椰岛的体量太小、利润又低,已搭建起来的体系、团队、客户、渠道都非常老化了,想要破局并不容易。
采访中,不少经销商也透露,多年来,海南椰岛都在进行资本之争,而非业务之争。如果肯深耕细作,做大做强,就不会错过向上发展的诸多机遇。
“尽管一直都这么稳定的不好,但从相对论上看,也是一种好。”有经销商苦笑着告诉记者记者,毕竟海南椰岛也是老字号,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、椰岛海王酒都在全国享有盛誉。未来,如果能够聚焦主业,稳扎稳打,未必不会翻盘再崛起。
那国资的入场究竟会带来何种改变?“跨界”的白酒品牌是继续深耕还是剥离?我们拭目以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