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chatgpt火爆出圈,也引起金融业的广泛关注。支付机构开始宣传探索和入局chatgpt,已有部分企业员工使用chatgpt等工具开展工作。
然而,日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文称,此类智能化工具已暴露出跨境数据泄露等风险。为有效应对风险、保护客户隐私、维护数据安全,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行业发出倡议:一是提高思想认识,依法依规使用;二是不上传关键敏感信息;三是会员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和引导。
倡议中尤其提到,支付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chatgpt等工具时,要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,不上传国家及金融行业涉密文件及数据、本公司非公开的材料及数据、客户资料、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或系统的核心代码等。
对此,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国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,在此之前,意大利等国已经明确提出chatgpt可能有信息泄露之风险。chatgpt的工作原理就注定了其在现阶段很难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。
具体而言,chatgpt的语言模型会收集聊天内容用于后续算法训练。用户在与chatgpt的聊天过程中提供的隐私内容,很可能被chatgpt收集,并成为算法训练的学习素材,然后在其他场景中披露出去。
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,金融业无疑将是chatgpt落地的火爆场景之一,尤其在营销、投顾等领域。但如果期望chatgpt能发挥更具颠覆性的作用,就需要为其提供庞大的,贯穿产业链的数据资源。然而,金融行业是一个严监管的行业,对于个人信息和相关的商业数据特别敏感。
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接受采访时表示,金融从业者若想使用chatgpt则需要添加内容数据做训练,需要经过数据不断填充才能进化,那就一定会存在金融数据隐私及安全问题,即使用户是无意识的行为,也非常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和数据的泄露。
“金融机构要想使用类似的产品,起码先进行可控范围的评估,做好预防措施以后再进行应用。预计在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框架范围内,未来是有可能出台相关补充监管政策的。”王蓬博表示。
就此,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接受采访时也表示,第一,金融尤其支付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,更要关注对个人隐私保护,信息安全的防护,第二,近两年国内非常重视各类数据跨境流通合规问题。